首页 >> 新闻中心 >>政策向导 >> 倾听2022年两会中的文旅之声
详细内容

倾听2022年两会中的文旅之声

看全国两会,关注两会文旅声音。乡村旅游、康养旅游、文旅振兴、冰雪旅游、智慧旅游、旅游新基建、演艺旅游、数字经济、元宇宙……这份来自代表和委员们持续积极为文旅行业的振兴及创新发展助力的声音,我们从各个领域详细分析。

乡村旅游


摄图网_501392172_wx_安徽宏村古风建筑风光(非企业商用).jpg


全国政协常委、宝龙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健康建议,鼓励房地产行业参与乡村振兴,实现房地产转型与乡村振兴双赢发展。立足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鼓励房地产企业参与集农村、文旅、康养等多产业的“农村田园综合体”建设。以土地利用规划为基础,统筹生产、生活和生态,鼓励房地产企业探索联建联营示范村项目、多村共创中心村项目等集约式发展试点。鼓励房地产行业利用乡村闲置资源投资、建设、运营民宿,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住宿设施。鼓励大型房企积极参与融合产业和旅游的特色小镇项目等。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李修松建议,要保护并活化利用好不同风貌的传统村落及乡土文物、非遗、民俗、红色文化及名人资源,创新发展多种形式的乡村旅游。李修松还建议运用文化创意结合科技手段,将乡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转化成高水平、强吸引力的旅游项目或场景。此外,可以运用科技手段,让游人(特别是孩子)穿越到诸如古遗址、古战场、古代传说等所反映的历史情境之中历险猎奇,用VR、AR等技术开展沉浸式旅游,让一处又一处红色景点活态复现当年血与火的斗争,让游人身入其境感动受教。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三明市常口联村党委书记张林顺建议,要进一步释放“好山好水好空气”的生态优势,推动红色游、研学游、健康游、乡村游等多业态融合。培育一批康养基地,积极开发特色课程,提供养生膳食,丰富疗休养产品,推进与一线城市合作,做大文旅康养集团,提供文旅康养优质服务。乡村要振兴,人才必不可少。他建议通过政策制定和平台搭建,吸引人才返乡,投身家乡生态农业、旅游产业等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文旅经济,助推乡村振兴。


康养旅游


摄图网_500342884_wx_云南梯田(非企业商用).jpg


全国人大代表、卓尔控股董事长阎志在《关于全面提升国家公园全民公益性的建议》中建议,坚持“小步慢走”和“无悔原则”,持续贯彻成熟一个设立一个的准入机制和严格科学论证的管理模式。提升以社区为基础的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供给,促进国家公园所在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政策扶持、资金支持、技能培训等多种方式推动国家公园社区生计绿色转型、发展发挥国家公园优势的绿色新兴产业。

与传统旅游形态相比,康养旅游具有留客时间长、旅游节奏慢、消费能力强、重游率高、强身健体等特点,是传统旅游产业的升级版。尤其是在当前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康养旅游相比观光旅游有着明显的优势。

人大代表朱虹建议国家相关部委继续开展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的评选工作,适时批准新余仙女湖、大余丫山、铜鼓汤里等地设立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加大对江西发展中医药、森林、避暑、文化、温泉、运动等特色康养旅游业的指导力度,在规划编制、项目安排、人才培养、用地保障、金融扶持等方面出台具体措施,支持江西打造全国知名、国际一流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


文旅振兴


摄图网_500746652_wx_西江苗寨(非企业商用).jpg


全国人大代表、无锡灵山集团名誉董事长、拈花湾文旅董事长吴国平建议,在疫情精准防控的基础上,营造有利于中远程旅游消费的市场环境,持续释放鼓励出行、鼓励消费的市场预期,让旅游企业多打粮食,有力促进旅游市场复苏。同时,吴国平建议,就旅游业各细分领域的复苏情况,分类施策、精准施策,按照《若干政策》精神,更有针对性地延续2020年的税收、人力等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对旅游企业金融政策扶持力度,建议政府对重点旅游企业提供资金成本较低的专项旅游债,鼓励其找准市场定位、创新旅游产品、创新盈利模式,实现自身的转型迭代。

全国人大代表、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司长骞芳莉建议,加强本地旅游休闲消费促进力度,指导各地广泛结合各类节庆等,推介推广地域旅游休闲品牌,开展“本地人游本地”等活动,丰富文旅消费券、市民卡、旅游一卡通、民宿卡等补贴手段,对居民的本地旅游休闲活动给予一定优惠。鼓励电商平台与地方、企业加强合作,丰富拓展更多旅游休闲娱乐产品和消费场景。推动旅游休闲服务资源数据联通,加强全域景区之间的数据联动,提升消费便利度。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惠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细花提交《关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复兴国际旅游的建议》,在出境旅游方面,黄细花建议,可选择部分有资质有品质且疫情防控工作基础好的旅行社,试点开展有组织的团队出境旅游。同时,持续完善疫中旅游防护体系,确保“可防、可控、可预期、可追溯”。另在入境旅游方面,她指出,可遵循安全一处、开放一处原则,可选取舟山岛、崇明岛、海南岛等海岛优先作为国际旅游复兴试点,赋予试点出入境旅游政策先行先试自主权,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入境旅游复兴的长效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龚永德建议对疫情期间部分酒店及旅游景点进行设施翻新的支出,允许其一次性计入企业当期成本费用,容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当年不足扣除形成的亏损,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冰雪旅游


摄图网_501545374_wx_雪村印象(非企业商用).jpg


全国政协委员、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杨安娣表示,乘冬奥之东风,开启全面建设冰雪强国新征程,是后冬奥时代冰雪经济发展的应有之义。2016年以来,吉林省探索出了“有为的政府推动、有效的市场力量、创新的产业路径、协调的产业布局、开放的发展平台”冰雪发展实践模式。基于此,杨安娣建议:

一是坚持冰雪经济思想引领。系统总结习近平总书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冰雪经济思想理论,为全面推动冰雪强国建设奠定思想基础、提供理论支撑。

二是强化冰雪强国战略统筹。将建设冰雪强国上升为国家战略,编制中国冰雪中长期发展规划,从全局性、战略性、系统性、前瞻性的视角科学布局冰雪经济功能和发展时序,构建以东北长春—吉林、长白山—通化、哈尔滨—亚布力,华北北京—崇礼,西北新疆阿尔泰山脉“三北”五大目的地冰雪大区为主干的协同发展空间,为寒地区域特别是寒地边疆地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行动指导。

三是大力培育中国冰雪文化。把冰雪文化融入“冰雪丝路”建设中,从与“一带一路”融合的战略高度,举办国家级冰雪丝路开放合作论坛,建设国家级冰雪丝路博物馆,构筑世界冰雪文化新高地,使冰雪文化成为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推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新载体新纽带。

四是着力构建现代化冰雪经济体系。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拉动同步发力,打造以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制造为核心,冰雪科技、冰雪人才、冰雪商贸等相关产业门类为支撑的全产业链体系,全面加快冰雪市场培育。

五是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组建国家冰雪发展工作协调推进机构,高位统筹全国冰雪经济发展。在国家层面出台冰雪经济支持鼓励政策,给予冰雪产业重大项目国家级财税补贴,利用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优势设立国家级冰雪装备制造示范区,制定“冰雪丝路”建设指导意见,破解冰雪经济发展中的资源和要素瓶颈。

全国人大代表、洋河股份酒体设计中心副主任李薇建议通过三个举措助推动更多人参与冰雪运动:一是坚持统筹规划,夯实基础配套设施,科学规划布局冰雪运动场地。基础设施的建造成本高昂、回报周期较长,建议出台政策更好引导民间资本投入设施建设。二是构建学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全方位增加中小学、大学及体育专业院校参与冰雪运动的机会,进一步普及冰雪运动。三是创新举措助推冰雪产业发展。一方面,通过筹划和举办与冰雪有关的大众体育赛事,全方位提升群众的冰雪运动参与度。另一方面,通过发放冰雪消费券和举办冰雪嘉年华等活动,营造全民冰雪的良好氛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名誉院长麦康森建议,结合“十四五”时期体育发展规划的相关部署,从2023年开始,将每年2月设为“全民冰雪运动月”,增强冰雪运动的群众普及程度。要建设高规格冬季运动学校,充分利用北京和张家口冬奥会场馆资源,在培养和输送高水平冬季运动人才的同时,实现冬奥会场馆的赛后有效利用。

同时,要加强冬季运动项目的指导和推动,适时分设冰上运动管理中心和雪上运动管理中心,补充相关专业机构力量。要大力发展冰雪运动产业,积极培育和着力发展冰雪健身休闲业、冰雪旅游业、冰雪竞赛表演业、冰雪装备制造业等,建设一批综合性群众性冰雪运动、旅游基地,发展一批群众参与度高、市场空间大的项目,打造一批优秀冰雪运动俱乐部、示范场馆和品牌赛事,带动群众性冰雪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形成“冰雪运动+产业”深度融合的产业布局。


智慧旅游


11.29.png


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朱鼎健提出,旅游主管部门可以扩大专项基金推动企业进行数字旅游项目、产品的开发,开展数字旅游景区建设。针对大部分传统旅游企业存在的淡旺季用工数量不匹配的问题,朱鼎健认为可运用数字技术,打造全国性的线上旅游企业用工交流平台,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灵活用工机制,将各旅游企业用工淡旺季、跨地域进行调配。此外,朱鼎健还呼吁搭建全国旅游行业诚信系统,打造以游客为中心的全国化全程可视化投诉体系,使投诉者可以一站式解决问题,让更多的旅游企业加入诚信体系中,促进我国旅游产业良性互动。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少荣建议,相关部门继续加大对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深入推进数字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发展旅游业场景大数据和旅游细分领域行业大数据,将景区、服务、交通等与旅游有关的资源进行数字化,通过数字化把获得的数据集中到平台,围绕吃、住、行、游、购、娱,通过应用产品和服务,充分释放数字价值,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旅游新基建


摄图网_500733039_呼伦贝尔河道航拍(非企业商用).jpg


全国政协委员、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一级巡视员多央娜姆建议,创新旅游新基建,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

多央娜姆建议,将旅游新基建纳入国家新基建的顶层设计。一是将旅游新基建纳入国家新基建实施计划。把旅游新基建作为国家新基建的重要内容,做好顶层设计,督促各地特别是具备5A级旅游景区等的地区和城市,将旅游新基建纳入本地新基建行动计划并优先实施。

二是将新基建规划建设与世界级旅游景区打造深度融合。将5G基站、城际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大数据中心等新基建项目的规划建设与景区建设衔接,在项目规划选址、资金投入等方面优先考虑景区的发展需要。

三是科学明晰世界级旅游景区必备的旅游新基建建设内容。组织相关研究机构和行业专家,结合世界级旅游景区的内涵与外延,对世界级旅游景区必备的旅游新基建建设内容进行深入研究。

多央娜姆建议,创新打造旅游新基建在世界级旅游景区中的应用场景。一是鼓励新技术在景区中的应用创新。鼓励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及5G、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在旅游景区内的应用普及,增强旅游景区产品的体验性和互动性,全面提升世界级旅游景区魅力。

二是鼓励发展新的旅游景区资源保护与开发应用技术。重点推进景区资源普查、资源安全防护、文物和文化资源数字化展示、创意产品开发、景区安全风险防范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进物联网感知设施建设,加强对景区重要旅游资源、重点设施设备的实时监测与管理。

三是引导旅游景区新技术新装备应用。重点推进高品质旅游景区夜间旅游装备、景区旅居车及营地、可移动旅居设备、游乐游艺设施设备、冰雪装备、邮轮游艇、低空旅游装备、智能旅游装备、旅游景区客运索道等装备的自主创新及高端制造。

多央娜姆还提出,应持续完善新基建与景区高效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环境。一是形成长效工作机制。成立多部门和行业专家共同组成的“旅游新基建发展指导委员会”,统筹指导全国旅游新基建的发展建设。

二是形成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鼓励景区等涉旅企业积极与新基建相关牵头部门对接,力争得到项目规划、政策制定和项目落地等方面的政策倾斜,同时,引导景区等涉旅游企业根据自身实际及早布局谋划,充分享受和利用旅游新基建带来的发展红利。

三是成立“国家旅游新基建建设基金”,加大对革命老区和民族地区的景区,特别是具备成为世界级旅游景区潜力景区的旅游新基建投融资力度,拓展景区的新基建资金渠道,推动其他社会资本的积极参与。


演艺旅游


微信图片_20211208153548.jpg


全国政协委员安庭建议扩大文旅内需,推动“演艺新空间”发展。“当前,我国经济环境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文化和旅游业发展面临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同时,我国经济发展韧性强、潜力大、前景广阔、长期向好的特点没有变,支撑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条件持续向好,以‘演艺新空间’新型经济业态为代表的文旅深度融合联动体系,将为推动我国文化和旅游消费增长提供重要抓手。”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希肯国际文化艺术集团董事长安庭建议,扩大文旅内需,推动“演艺新空间”发展。

据了解,“演艺新空间”是区别于剧院、音乐厅等传统演出场馆的“非标剧场”,是融入商业综合体、办公楼、酒店、实体书店等的演出表演场地。安庭表示,“演艺新空间”新业态可以带动文旅内需,拉动周边经济链条,高效助力“稳增长”,还可以充分整合、盘活闲置或低效的公共空间资源(主要指商用空间资源),在文化创新的基础上实现高效集约经营。

安庭建议,尽快研讨出台关于“演艺新空间”的国家行业标准与指导意见。尽早出台促进“演艺新空间”发展的支持政策,立足于新业态发展的若干新特点,打通部门审批、监管环节上的壁垒,形成一站式审批、一体化管理。由文化和旅游部牵头,构建有效的跨界协调机制,高效组织协调实施相应的政策、标准与制度,保障“演艺新空间”业态的长期稳定发展。通过产业扶持、市场环境打造、演艺教育发展、版权保护、法律和政策机制完善等,畅通演艺产业创意、生产、传播和消费的产业链条,构建演艺产业创新驱动的协同机制与良好生态。鼓励“演艺新空间”所在城市使用政策资金进行引导扶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演艺新空间”的内容创作生产和运营管理。支持城市充分利用工业遗址、老旧厂房、商场、写字楼等,为演出企业提供更多的创作空间和演出空间。引导和支持建设“艺术商圈”,引导大型商业购物中心、主题酒店、体育场馆等充分发挥演艺消费的溢出效应。发挥科技赋能作用,促进信息网络技术、AR/VR/MR、人工智能技术、元宇宙生态理念在“演艺新空间”内容创作领域的应用,提升数字化创作、传播和营销能力。此外,适时研究推动将“剧本杀”“密室逃脱”等零散业态纳入“演艺新空间”的行业标准与管理规范适用范围,推进新型业态健康发展。


数字经济


02.jpg


元宇宙、NFT、虚拟现实、直播带货等数字经济新形式、新技术不断加码,问题与机遇共生,数字经济与数字安全互为海浪与航船。

全国政协委员、360创始人周鸿祎建议,应将网络安全升级为数字安全,打造覆盖所有数字化场景的数字安全防范应急体系,包括应对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慧城市,以及云安全、数据安全、供应链安全等挑战。同时,建议国家把数字安全纳入新基建,全国各地在数字化建设之初便应将安全考虑在内,保持互联互通,调集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数字安全体系建设,真正提升国家的数字安全能力。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推进,互联网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与此同时,网络监管难度逐步增大,互联网的开放性、国内互联网实名制的局限性以及实名制技术的壁垒都在一定程度使得网络犯罪活动有机可乘。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网络社交等平台成为网络犯罪的高发地。对此,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白山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霍涛建议建立健全国家统一互联网实名制认证平台。


元宇宙


微信图片_20220317100544.jpg


全国政协委员、佳都科技董事长刘伟表示,元宇宙作为新兴事物,目前没有标准成熟的案例可循,他建议,从顶层出发,由政府主导打造“元宇宙中国”数字经济体,引导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紧密联系,形成虚实融合、沉浸交互的新型社会关系平台。

“该平台既可以抢占元宇宙世界的国家名片、主导舆论提高国家影响力、推动公共服务数字化,又可以引导线下疫情受损的旅游、商贸、文化等产业线上化,还能在此基础上推动法定数字货币、数字资产等新技术的规范应用,意义重大。”刘伟说。

具体执行层面,他建议,可选择代表性城市先行试点,例如打造“元宇宙上海”“元宇宙广州”等,在“元宇宙城市”中率先打造“元宇宙政务服务中心”“元宇宙外滩”“元宇宙桂林山水”等具有标志性的示范场景,在场景中提供部分示范公共服务、城市文化、城市旅游的虚拟数字体验。


seo seo